我們歸納近幾年的國際格局演變,大致內容就是中國成為西方國家鬥爭的焦點,美國穿針引線,西方盟友積極配合,儼然一副你死我活的態勢,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如何真正實現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二、戰爭是否是各方的選項之一。
實質上,國際格局的演變和重塑,其背後的終極推手便是利益,各國之間利益的統一性是一切聯盟或者政策導向和行動統一的根本前提。當前的國際格局之下,各方基於意識形態、共同價值觀和國家戰略導向等要素,將這個世界分為三大板塊:
即以美歐牽頭的西方國家、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
這三大板塊無論是國家戰略導向、國家利益分佈區間以及人民追求的目標皆存在較大的差異和差距。如何在這些固有的差異和差距中找到一個利益的中和點,從而在局部甚至全局達成一個統一性,將成為決定當前國際格局中大國競爭戰略標籤下誰勝誰負的關鍵指標,中國不例外,美國也難逃這一規律。
核心依據在於,當今國際社會三大板塊的綜合實力佔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冷戰時期,世界格局的中心在西方,西方國家以實力佔據全球的半壁江山,對新興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具有絕對的優勢。但冷戰結束後,中俄印巴四個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崛起,同時帶動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然而傳統的西方國家都毫無例外的都呈現出頹勢,此時三大板塊的綜合實力佔比自然發生變化。
想要尋求全球各方利益的中和點,第一要務便是要清楚的了解三大板塊各自的利益需求以及關注點在哪裡。
當前西方國家板塊的關注點已經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當新興國家崛起,西方世界整體衰敗時,如何打壓潛在的挑戰者以及保住世界中心的優勢地位便成為西方世界關注的核心焦點。因為當前隨著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的增大,以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面臨被淘汰的局面,東西方平起平坐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西方國家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中國這只領頭羊自然成為西方國家的眼中釘肉中刺。
第三世界國家的關注點和訴求實質上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儘管實力佔比有所提升,但尋求獨立、發展以及解決貧困問題仍舊是第一目標,所以它們的關注點仍然更多的集中在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上。因此,
中國的關注點和訴求和西方國家維持霸權的思維截然不同,中國當前的關注焦點不是挑戰國際秩序,而是如何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它與西方的本質矛盾在於,西方國家希望依舊掌控中國,而中國夢的一個核心指標是中國不再受西方國家的恐嚇、威脅以及不平等對待,結症自此而出。
中西方對待第三世界的態度和出發點也截然不同,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新理念,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抓手,打造一個互利共贏、國與國之間平等的國際氛圍。而西方國家一手大棒一手糖,終極目的還是維持其全球主導的地位。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理念上出現本質矛盾,中國打造的眾生平等理念和西方倡導的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成了死敵。
因此,當前的國際格局演變,西方國家自成一體,中國等新興大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基於反霸、反殖民以及促進發展的共同理念達成了初步的共識,
分析完新興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板塊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西方國家板塊內部的情況,它們果真是鐵板一塊嗎?這一點對於美國真正實現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很重要。
美國這幾年在西方世界的態度演變很迷惑,二戰後美國以馬歇爾計劃和北約將西歐收於門下,在隨後的美蘇爭霸中,美歐的統一陣線為最終獲勝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冷戰結束後,世界走向多極化,歐洲獨立思潮出現,歐盟的成立便是一個標誌,這算是歐洲擺脫美國的一次嘗試。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
我們甚至可以說,歐盟的成立實質上是美歐統一陣線出現裂痕的標誌。美國很早便發現了這一問題,所以在歐盟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美國將歐盟列入競爭對手的行列,成功的遏制了歐盟勢頭正好的發展態勢,為今天歐盟內部的混亂埋下伏筆。
如果說冷戰時期美歐第一次達成統一陣線,9.11事件後全球反恐是美歐達成的第二次統一陣線,第二次統一陣線一直維持到特朗普政府上台,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主義,這種無差別的國家戰略,讓美歐統一陣線遭受重創,直至今年拜登宣布從阿富汗正式撤軍以及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些不愉快,美歐第二次統一陣線正式結束。
第三次統一陣線能否達成成為美國拜登政府的關鍵所在,所以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的外交重心明顯傾向於西歐,拉攏和修復美歐關係裂痕成為拜登政府的外交主線。從拜登上台的前幾通外交電話,到拜登後續的歐洲之行,美歐峰會、G7峰會以及北約峰會,美國的重心皆放在西歐。
為此,美國還故技重施的搞了一個兩線作戰佈局,一方面將中國視作為眼中釘肉中刺,一方面炒作俄羅斯的威脅;一方面以南海為牽引,拉西歐到亞太站台助陣,另一方面以烏克蘭問題為牽引,激化俄歐之間的矛盾。如此以來,我們便能理解為什麼美國自知實力不夠,還硬要兩線作戰的原因,本質在於捆綁西歐進入大國競爭戰略。
美國的歐洲盟友並非鐵板一塊。首先歐盟內部就不是鐵板一塊,英國脫歐後,法德成為歐盟的領頭羊,在對華問題上,歐盟內部難以達成一致,諸如匈牙利多次在涉華問題上力挺中國,另外塞爾維亞、意大利、希臘等國,甚至法德兩國也在對華問題上表現的比較謹慎。
其次,美歐在對華問題上的態度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也未達成一致。在西歐除了英國、立陶宛這幾個國家鐵桿跟著美國轉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的國家在對華問題上更多的希望合作而不是對抗,當然各國反華強硬派的聲音也一直存在,這也是阻礙中歐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經濟合作、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等議題上,歐洲更多的希望和中國合作,而非對抗。美國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一個案例足以看出其中的一些端倪,英法德皆派軍艦來東亞,法國來什麼事有沒有乾,英國被寄予厚望在南海也是夾在尾巴,德國更直接希望軍艦訪問中國。
最後我們再看看東亞的日韓兩個國家,日本全面倒向美國,韓國則更多強調中立。日本倒向美國是一個利益交換的過程,美國希望日本成為遏中的急先鋒,日本則希望藉此實現其國家正常化。韓國美國拉攏了半天,但是效果並不是很顯著,美日韓這個東亞鐵三角依舊存在裂痕。
綜合上述,
和平手段不行,戰爭是否也是一個選項呢?答案亦是否定的。我們需要從兩個維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個維度:美軍印太戰略。美國的印太戰略核心便是美日印澳四國機制,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美日印澳四國的軍力加起來兩個中國也比不上,這是個事實。但是在局部軍力對比上,結果截然不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核心便是圍繞駐日、駐韓美軍和關島美軍組成的,日本的軍力是美國最有力的助手。
但是美軍的部署存在兩個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整個印太地區美軍所有的軍事基地全部在解放軍火箭軍的常規導彈打擊範圍之下,這是其一;其二美國的航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險,解放軍以反艦彈道導彈和中遠程轟炸機機群組成的反介入作戰體系,讓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戰力大打折扣,美國內部確立要遠離中國海岸線2000公里的共識便是依據。
因此,從單位時間內向戰場投送兵力規模以及戰爭後援支持能力角度看,中國在第一島鏈方向上早已確立了絕對的優勢,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戰勝解放軍,美軍推演了千百遍,結果都是一樣的。
第二個維度:美國的盟友 美國的盟友除了中國正面的日韓印澳四國之外,最有力的外援便是西歐國家,尤其是英法德三國。當前的英法德三國今非昔比,法國是獨立性最強的國家,其能在亞太保持的兵力並沒有多少,每次來也就是兩三艘艦艇;德國海軍遠洋作戰能力本身有限,能到亞太地區的更有限;至於英國雖有兩艘航母,也是昔日的海上霸主,但此次東亞之行一個航母戰鬥群是三國拼湊起來的,一個航母戰鬥群出動便動用了英國海軍大半的兵力。
試問,就這樣的實力,美國極為倚重的西歐盟友在戰時又能在戰區方向上投送多少兵力呢?沒有實力,那麼戰爭還是一個壓箱底的選項嗎?英法德不行,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呢?
綜合上述,美軍尚不敢對中國開戰,那麼它的那些盟友又有幾個有實力和中國一戰呢?印度陸地邊境吃了大虧,海上更不會討到半點好處。中國海軍大中型驅逐艦的數量已經僅次於美國,另外還有三十多艘的遠洋護衛艦,組成的驅護編隊維護中國南海到印度洋一線的航線當下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另外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也即將下水,中國航母戰鬥群的編成以及戰力生成進度並不比其他國家慢,實力擺在那裡,我們又有何懼?
阿富汗撤軍後的美國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美國的盟友各有各自的想法,各國之間的利益分佈也不同,在聯盟難以真正鐵板一塊的背景之下,試問,誰有膽量和能力對中國開戰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誰也阻擋不了,和平遏制不行,戰爭手段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