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於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舉行的第十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上,韓國的申遺項目——“拔河”得到了超過半數的成員國的支持,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韓國“端午祭”申遺成功,中國一片群情激憤,端午在中國已經有2500年曆史,怎麼就成了韓國的文化遺產了呢?端午節是中國人為了紀念屈原而設定的節日。隨著文化的傳播,端午節這一概念才被引入韓國。而在文化遺產的申請上,韓國卻捷足先登,搶先一步認定了文化遺產,這一行為,無疑讓中國文化多了一份遺憾。
除了這些,韓國還搶了我們多少文化遺產?
1、中國神話:
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提議,《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想依次為依據搶占中國文化!
2、中國名人:
韓國學者打算將幾百年曆史的傳統祭孔大典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後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和李時珍。
3、中國漢字:
2006年,韓國漢城大學歷史教授朴正秀說,他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他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失敗告終!
4、中國風水:
從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5、中醫:
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在1986年之前,韓國的醫療體係從未有“韓醫”一說。1596年朝鮮的許浚通過參考大量中國古醫書於編纂了一部《東醫寶鑑》。前不久,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的該書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該書95%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並非原創。
6、中國發明:
韓國人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中國的渾天儀,也被印到了最新版的一萬元韓幣的背面,成了韓國人的專利,甚至連“豆漿的發源地”也挪移到韓國了。
7、中國道教:
不久前,韓國漢城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聲稱,道教鼻祖是真真正正的韓國人。他認為春秋時期的韓國即為古代移居到中國的朝鮮人所建立的政權,而張道陵是張良的8代孫,並且張良在跟隨劉邦創立漢朝之前恰恰就是韓國人!
"中韓文化申請遺產之爭"轟轟烈烈持續了很多年,關鍵是韓國人熱衷於申遺的背後,申請的項目都是發源於中國,代代相傳保留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古代中國人的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澱,到最後卻被韓國搶先申遺。
比起韓國,中國在對待自己民族文化的時候就稍顯懈怠,因為這些文化遺產作為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積澱,最後卻都被別人搶了先,成為了別人創造的文化,打上了別人的烙印。所以這方面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