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檢測成了體檢中的“新寵”。
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後,如果是“幽門螺桿菌陽性”,醫生就會說這是個導致胃癌的細菌,需要盡快治療。如果沒被感染,醫生也會提醒你:以後不能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共餐或者接吻了,否則還是會被感染。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以後還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嗎?要不要這麼談菌色變?
專家介紹,幽門螺桿菌定植於胃黏液層,可通過口-口傳播,如與感染者共用水杯、餐具,還可通過胃-口傳播、糞-口傳播。
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來自於兒童時期,由成人傳染給兒童。對於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孩子來說,傳染源主要為成人,母親約佔50%,父親約佔20%,爺爺奶奶等親屬約佔30%。
對於成人來說,相互傳染的比例較低,但家庭成員的密切接觸可能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夫妻之間的傳染率高於成年人相互傳染比例,例如夫妻一方如果合併胃食管反流病,可能會發生傳染。如果夫妻一方查出幽門螺桿菌,建議另一方也進行檢查,如果都被感染,可以共同治療,減少復發。
曾經有位患者檢查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堅持與家人分餐,連孩子都不敢抱了。夏興洲主任說,其實不必過度緊張,如果家庭成員查出感染幽門螺桿菌,14歲以下的孩子可用單獨碗筷,家庭成員的其他碗筷用消毒櫃消毒即可,保持餐具乾燥,沒必要進行分餐。
另外,對於感染幽門螺桿菌合併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幽門螺桿菌可能存在於牙垢中,建議患者每月更換牙刷,也可嘗試藥物牙膏。
還要提醒的是,家長要杜絕咀嚼食物餵給兒童,杜絕為孩子品嚐食物冷熱,家庭成員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注意家庭衛生。
14歲以下的孩子可不用檢查
家庭成員中發現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孩子是不是也要查一查呢?夏興洲主任說,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而言低於14歲的孩子可以不用檢查幽門螺桿菌,原因有以下四點。
1危害性小。14歲以下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並引起嚴重疾病較少見。
2用藥局限。即使孩子檢查出患有幽門螺桿菌,對於14歲以下兒童用抗生素治療也有局限性。
3有自愈可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約有10%~20%的自愈性可能性。
4復發率高。14歲以下的孩子即便進行治療後,還有復發的可能性。
幽門螺桿菌雖然是胃病的罪魁禍首,但目前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與一些胃外疾病也有相關性,如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不明原因的特發性血小板紫癜、不明原因的慢性蕁麻疹、食物過敏或特異性皮炎、牙周疾病、乾燥綜合徵等。這些沒有特效原因的疾病,幽門螺桿菌可能成為可控制的病因,病人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治療幽門螺桿菌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嗎?
確實如此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很明確的答案,直到最近發表的納入多項研究的Meta 分析,才有了治療幽門螺桿菌真正降低胃癌風險的實錘。
數據顯示,不管是高胃癌風險還是低胃癌風險,無症狀感染者還是診斷早癌做完內鏡手術的患者,總體上,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使胃癌發病率下降大約34%。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
共餐、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較真鑑定:可能性低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人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的原因就是“共餐”。一起吃飯,唾液橫飛互相傳染。
幽門螺桿菌到底有多高的感染率?
其實並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全世界的感染人群預計有50% 左右。中國更是缺乏調查數據,一項比較新的Meta 分析獲得的結論是農村地區的感染率66%,城市地區47%。
總體而言,中國並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多少。也就是說共餐製跟分餐製相差不大。
仔細看各國的大致數據的話,感染率基本是與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相關的。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糞口途徑——幼年時接觸到了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飲水或者食物,才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
之所以強調幼年和糞口途徑,是因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在多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調查中都發現,大多數感染髮生於5 歲前,5 歲之後感染髮生率明顯下降。所以你也可以注意到周圍,年輕人感染幽門螺桿菌者要比中老年人少,這不是因為中老年人最近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是年輕人幼年的生活衛生條件改善了很多。我們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幾乎不會發生重複感染,也是因為已經過了易感染的年紀。
當然,口口途徑的傳播目前還不能完全排除。畢竟也有很多研究從唾液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但是這些研究的檢驗方式多有缺陷,存在於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門螺桿菌數量少且不活躍,不具有傳染能力。這一點也可以從口腔科醫生中間接體現,他們持續接觸口腔分泌物,但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並不高。
成年人接吻也同樣沒有實據證實可以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從一個不太嚴謹的角度看,如果接吻就可以傳播,幾乎所有成年人都難以倖免。
成年人不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口口傳播途徑存疑。但是,幼兒本身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人群,應當做好基本的防護。避免口對口餵食這種大量的唾液交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推薦進行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