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小伙伴們,你們有沒有思考一個問題:過去二三十年吃不飽穿不暖,但寒濕體質的人很少,在各方麵條件都很優越的今天,寒濕體質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過去的人過著一種很簡樸很順其自然的生活,而現在的我們卻喜歡逆天而行,過著糟蹋自己的生活。
寒濕體質的根源是什麼?
是脾腎陽虛。脾陽虛了就會有濕,脾是一切濕邪的來源,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腎陽虛了,就會有寒,寒邪為什麼偏偏喜歡攻擊你不攻擊別人,因為你正氣不足了,你腎陽虛了。腎陽是一身之陽,是陽氣的大本營。寒與濕狼狽為奸,就是寒濕。
那麼脾腎陽虛都有些什麼症狀?太多了,老師掰著指頭都數不過來。你想想啊,一個先天之本一個後天之本,陽氣都虛了,症狀能不多嘛?
先來說脾陽虛吧。
脾主運化,脾陽虛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你的運化能力不行了,吃進去的食物消化不了,就算消化了也吸收不了。胃陽不足,根本就沒有食慾,口味很重,總想吃點什麼辛辣地來把胃口打開。好不容易胃口打開了,吃不了多少就撐了。有的人吃得挺多,但吃啥拉啥,甚至吃完馬上就要上廁所,這叫“完穀不化”,就是脾的運化出問題了。
因為運化能力不行,你就會胃脹,腹脹,下午加重,因為下午的陽氣變弱,你無法借助大自然的陽氣來運化。有時候你很鬱悶,我都沒吃多少啊怎麼就脹了呢?
脾胃最大的功能就是四個字:升清降濁。把清陽升上去,把濁陰降下來。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清陽不升你會怎樣?頭老是濛濛的,怎麼也睡不醒,早上不想起來,平時老喜歡犯困,尤其是吃完飯,坐在沙發上就打起瞌睡來了。清陽不升,你的九竅都會不利,什麼是九竅?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個鼻孔,一個嘴巴,一個咽一個喉。所以黃帝內經說:九竅不利,皆屬脾胃也。
濁陰不降又會怎樣?這些陰成形的垃圾比如痰濕啊積食啊如果不排出去就會留在我們身體裡面,會怎樣?發胖唄。幾乎所有肥胖的人都是脾陽虛,沒有例外。
脾陽虛的人胃越來越脆弱,經不起生冷寒涼的侵襲,稍微一著涼就會不舒服,胃痛或者腹瀉。有的人不由自主就去按摩胃部或者腹部,因為身體需要。
脾陽虛的人不喜歡說話,說話的聲音很小,肌肉很鬆弛,四肢不溫,乏力。
對了,脾陽虛的人還有眼袋,眼袋裡面裝的是什麼?是水濕。因為脾的運化能力不行,無法把這些水濕運化出去,眼袋又是脾所管。脾陽虛的人口水特別多,晚上睡覺流口水,嚴重的人白天也流口水,不是看見美味就流口水,而是動不動就流口水。
脾陽虛的人大便不成形,要么大便黏膩要么便溏,因為腸道的陽氣不足,水濕氾濫,把大便溶化了,所以不成形。脾陽虛的人有時候還會得五更瀉,就是早上五點左右起床拉肚子。
那麼腎陽虛呢?
腎陽虛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各種怕冷,注意是怕冷,不是手腳冰涼。單純的手腳冰涼不足以說明就是腎陽虛,因為血虛,陽氣閉阻、腎陽虛都可以導致手腳冰涼。
血虛的手腳冰涼是那種夏天手心發燙,冬天就冰涼,受溫度影響特別大;陽氣閉阻就是說不是你陽氣不足,而是你的陽氣因為經絡不通阻塞了,無法順利通達於四肢末梢,這種時候手腳冰涼稍微活動一下就可。腎陽虛導致的手腳冰涼最嚴重,除了夏天,其他季節手腳都是冰涼的,甚至睡了一晚上還是冰涼的,走了一個小時的路都是冰涼的。
腎陽虛導致的怕冷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從頭怕到腳,平時穿衣服比正常人要多,而且特別怕風吹,如果受了風,風寒濕進入體內,時間長了就會得各種風濕病。什麼風濕性關節炎啊、腰痛啊、肩周炎啊等等。
腎陽虛的人很容易水腫,水液的代謝需要靠膀胱的氣化功能,腎與膀胱相表裡,是一個系統。腎陽虛了,氣化功能不足了,這些廢水就會瀰漫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以腰和下肢為主,用力一按,很久都恢復不了。
腎陽虛的人最煩的一件事就是尿頻,尿液清晰如水,沒喝多少水也尿多,尤其是晚上,起夜頻繁,嚴重影響睡眠。晚上睡覺不敢喝水,真是糾結。
為什麼還會口渴呢?腎陽虛的人不是水多嗎?是的,不過那是廢水,不是津液,只有津液才是好水,才能滋潤全身。如果氣化功能不足,就無法把水氣化成津液帶上去滋潤口腔,所以會口渴。就好比你的煤氣灶放了一鍋冷水,沒有火,水永遠是冷的,無法變成水蒸氣滋潤鍋蓋,這個鍋蓋就好比我們的口腔。
如果你老是喝水不解渴或者口渴但又不想喝水,不用想了,就是身體濕邪太多,脾腎陽虛了。
脾腎陽虛的男人還有難以啟齒的隱私,就是不行了,起不來了,嚴重者還會滑精,就是精液莫名其妙就流出來了,甚至遺尿。如果做夢遺精不算,那是腎裡面有虛火,虛火擾動精室。
看到這,估計很多小伙伴鬱悶了,哎呀,老師,我全中了,我就是脾腎陽虛了。問題是咋整?怎麼改善?有妙方嗎?
哈哈,當然有了,這還是醫聖張仲景的妙方,是張仲景專門為脾腎陽虛的人量身定做的,漢朝的老百姓就在用,現在還在用,可見它的效果不同尋常。日本藤素 日本藤素藥局 日本藤素實體店 日本藤素哪裡買 正品日本藤素 汗馬糖 必利吉保羅V8 德國必邦 壯陽藥 春藥
它就是附子理中湯,方子簡約但不簡單:附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理中湯,理中湯,調理中焦溫暖脾胃的一碗好湯。這個中說的就是中焦脾胃。原來的方子是沒有附子的,就是理中湯,後來張仲景一想,有的人腎陽虛怎麼辦?加點附子吧,於是就成了調理脾腎陽虛的附子理中湯。
這個方子太精妙了,小伙伴們,別急,坐下來,喝一杯茶,與小叔一起領略附子理中湯的無盡奧妙。
這個方子包含了好多張仲景的經典方子:附子與人參就是參附湯,回陽救逆,起死回生;附子與白朮就是術附湯,溫脾健脾的;附子與甘草一起就是附子甘草湯,治療各種風濕病的基礎方子;附子、乾薑、甘草就是大名鼎鼎的四逆湯,專門治療嚴重的四肢厥冷的,扶陽派火神派最常用的方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就是著名的理中湯,如果加上茯苓,去掉乾薑,就是如雷貫耳的四君子湯啊。
醫聖就是醫聖,這個簡單的方子把這麼多的經典名方一網打盡,不可不謂無與倫比啊。
接下來老師帶大家深度認識下這個方子。
之所以叫附子理中湯,不用說,附子就是這個方子的絕對君藥。寒濕,寒濕,寒濕調理的重點在於驅寒,驅寒用什麼,用的就是附子。